技术防疫中,机器人们的奥利给!

前言:防疫一线需要7*24小时高效消毒,隔离区为避免“人传人”需要无人配送,数亿人希望了解实时疫情,以及调查追踪、测温巡逻等需求,促使机器人在这场防疫大战中成为技术防疫的主角之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投入到疫情一线、隔离区及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有所不同,这个春节没有了走亲访友,没有了庙会街景,唯独疫情实时状况成了所有人的关注点。

1月21日,央视新闻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91例,累计报告疑似病例54例。没有人能想到,仅半个月后,官方数据中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会破万。

疫情如此迅猛的增长态势,也并非无迹可寻:

1月20日,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传播形式得到了钟南山院士的证实;

1月24日,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成为普遍认知;

2月3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表示,新冠病毒在温度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可存活5天。

正因如此,在疫情救治及防控过程中,除了看到数万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外,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疫情查询机器人、测温机器人、巡逻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加入到这场战斗中。

机器人能在这次全民防疫大战中做什么,小编找到几位投入到这场战斗中的一线厂商,了解了他们的切实感受及产品实际使用情况。

消毒机器人,并不是为发热门诊研发的

当小编联系到钛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时,他还在赶往机场的路上,这也是潘晶和他的团队最忙碌的一个春节。

2019年12月底,我们发现我们在武汉协和医院的消毒机器人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次明显上升,当时我们向临床医生询问过,是否需要加派更多的消毒机器人。

1月18日,我们收到协和医院医生的明确需求,希望我们能够增派更多消毒机器人。

当时因为已经快过节了,我们自己临时安排人手将机器人拉到武汉,当时第一批一共投入了10台机器人,主要是在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附属医院三家医院使用。

第一批机器人到达武汉后,随行的还有两名工程师,负责机器人的现场部署。机器人到达现场后,就开始跑场地建地图,我们的工程师会将地图与业务场景(各个科室的位置)进行结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场景使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我们的消毒机器人有紫外线、超干雾过氧化氢、等离子空气过滤3种消毒方式,针对隔离病房、检验室、手术室有不同的消毒方案,我们的消毒机器人一般也是根据三种场景进行部署和使用。

一线 | 疫情防控大战中,隔离区里的机器人们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图源:官方供图

我们的消毒机器人的具体消毒方案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让机器人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测算出消毒面积、消毒时间、消毒目标以及消除策略。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医护人员让消毒机器人到某一房间时,它会根据房间温度、湿度、PM2.5、有无人等实际情况,考虑使用相应的消毒方案。

例如,如果房间内有人,我们的消毒机器人可能会使用“次氯酸+等离子”方案消毒;如果没有人,就可以用“紫外+过氧化氢”方案消毒。

从消毒因子敏感度排列,亲脂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分歧杆菌<隐孢子虫<芽孢,钛米机器人的消毒机器人经检CDC和CMA检测和认证,以及大量临床试验,可以对环境物表(光滑表面、粗糙多孔表面)的芽孢以及各种多重耐药菌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99.9999%杀灭效果。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虽然还未经实验室杀灭论证,但根据消毒理论和临床证明,新型冠状病毒从消毒角度说较易灭活。

我们从2018年开始研发消毒机器人,当时我们研发的消毒机器人目标应用场景并不是现在的发热门诊,而是ICU、手术室等更严苛的应用场景,针对多重耐药菌的芽孢的消毒研发产品的。2019年4月,我们在上海疾控中心做完了所有的临床试验,拿到了医疗器械许可证。

武汉协和医院是我们配备消毒机器人最多的一家医院,已经配备了7台消毒机器人,每台机器人在医院中可以连续工作12-15小时(不使用紫外线消毒模式的情况下),低电情况会自动回充,充电桩会安放在不占用医疗空间的某些角落。目前来看,每台机器人在医院中每天的使用时长为14-15小时。

我们的消毒机器人在武汉当地医院主要通过WiFi或4G网络进行通信,在运行过程中使用激光雷达+RGBD深度视觉来做定位导航。在实际部署场景中不需要改变物理环境,但是如果医院中有电动门或电梯,会装一些开门设备或电梯控制方案。

原则上,我们机器人部署完之后就不需要工程师再去干涉。但是也有例外,由于机器人数量太少,我们有时也会接到医院的“转场”要求。记得有一次,协和医院18层的神经外科隔离病房需要使用消毒机器人,我们当时只好将手术室中使用的消毒机器人换到该隔离病房中使用。

2020年春节,是钛米机器人最忙碌的一个春节。

由于年前就已经接到了疫情的应急需求,所以我们大部分同学是没有休假、在连续工作的,工程师团队也一直在各地医院进行机器人的部署工作。此次疫情中,我们已有30台消毒机器人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等医院的隔离病房、ICU、手术室、发热门诊等场景进行7*24小时不间断使用。

送餐机器人,非接触式送餐,避免人传人

“通知党校那边,我们今天人到。”

“已经通知党校,今天下午四点人到,机器人已经准备。”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架从新加坡到达萧山机场的TR188次航班落地杭州,航班上335名乘客中有武汉客人116名,飞机着陆后,2名发烧人员即送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其余武汉乘客在机场宾馆就地隔离,219名其他乘客在市委党校集中医学观察。

当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的说法已经得到证实,隔离区这么多疑似病例的送餐就成了问题,杭州市委党校想到的应对方案是用送餐机器人代替人工送餐。通过合作伙伴杭州新白鹿餐厅收到杭州市委党校对送餐机器人的需求后,擎朗智能紧急调配16台送餐机器人为隔离区人员送餐。

一线 | 疫情防控大战中,隔离区里的机器人们
送餐机器人抵达杭州市委党校宾馆,图源:官方供图

第一批机器人是在1月26日下午送至杭州市委党校隔离区,当时擎朗智能派了6位工程师驰援,工程师在晚上11点左右完成了其中两个楼层的机器人部署,并在次日完成了全部楼层的16台机器人部署工作(后又增加2台)。

工程师到达现场后,需要根据每个楼层的情况来规划合理的路线、进行地图的绘制,根据应用场景设定机器人的应用移动模式、机器人的消毒、来回运行测试,并对于党校其他人员的简单培训等准备工作。

不过就配送机器人在隔离区的部署而言,相比餐厅复杂的环境,隔离区并没有太多走动的客人以及桌椅,所以送餐机器人在该应用场景的移动将更加通畅。但仍存在一些应用场景的差异,例如在隔离点送达(餐饮)后如何通知房间内的人来取餐,如何自主调整最利于用户取餐角度,以及在一个直行走廊,两台机器人相遇时如何智能避让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防止交叉感染,此次配送的食物也均来自党校食堂,使用透明食盒完全密封并且装在塑料袋中,双层密封并且都经过灭菌消毒处理。放置餐食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机器人使用自动配送模式,取餐人员直接取走餐品无需触碰机器人,避免交叉感染。每次机器人回到送餐点更是会再进行一轮消毒后才开始下一轮的工作。

同样投入到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的送餐机器人厂商还有普渡科技。

1月26日,同样从多个渠道获知杭州多个隔离区对送餐机器人有需求的普渡科技,首先在杭州临安酒店完成了3台机器人的部署。“一层楼部署一般耗时为1个小时,部署期间工程师主要完成的工作是让机器人对环境建图并标出房间号等工作。”

一线 | 疫情防控大战中,隔离区里的机器人们

其实与医院、酒店相比,餐厅过道窄、餐桌摆放复杂、不同餐厅布置差异较大、餐厅中走动的人多,因此餐厅是送餐机器人最复杂的应用场景,这也使得在餐厅中应用的送餐机器人的算法在定位、建图、路径规划、调度、感知、避障等方面都更为复杂。

所以习惯在餐厅环境中部署设备的我们,现在再在医院、酒店这类场景中进行设备部署,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之前我们是设置餐桌号,现在改成了设置房间号。

针对此次疫情,普渡科技提出了“技术防疫”。目前,我们已经确认的需求有300多台,都在排队等候部署中;截止2月4日已完成部署63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湖州、宁波、温州等地区,广东的深圳、广州、重庆、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的咸宁赤壁、黄冈、武汉。

一线 | 疫情防控大战中,隔离区里的机器人们
浙江宁波某隔离区应用机器人送餐

疫情查询机器人,为一线工作人员减减压

“疫情当前,防控一线人员紧缺,如何依靠有限的人力准确及时地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一线服务,是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事。”

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智能疫情机器人项目负责人、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总监赵昆和他的团队在1月22日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居家办公的几十名工程师用5天时间推出了智能疫情机器人。

借助卫生部门提供的知识包,达摩院团队让机器人学习了与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经过连续多个通宵的测试和调优,机器人已经能够答复大部分常规问询。在后台,机器人与人工客服协作办公,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转交人工。上线第一天,浙里办的网上智能问诊服务对用户咨询的解决率超过92%。

1月27日,“浙里办”APP上线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专门平台——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提供服务正是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

据悉,该智能疫情机器人同时还支援了浙江、黑龙江、山东济南等地。在济南,机器人还提供呼叫服务,帮助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随调。

除去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智能疫情机器人外,包括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丁香园、今日头条等媒体均上线了疫情查询APP或在线平台,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轻了不少压力。

疫情防控大战中,机器人的能力边界

疫情之下,除了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投入到这场战斗外,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在这场疫情防控大战中释放能量。

除去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疫情查询机器人外,目前国内还有呼叫排查机器人、测温巡查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机器人开始应用到这场防疫大战中。

1月27日,思必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团队开展了“疫情防控机器人”项目,并在36小时内完成研发上线,这一机器人主要用于替代社区服务人员向辖区内居民主动拨打电话,调研近期行踪、摸排人员往来,加强重点人员健康监测和跟踪保障,目前已在国内多地使用。

1月30日,达闼科技携手中国移动将向武汉相关医院捐赠了首批机器人,其中测温巡查机器人可以用于测量体温,“这两天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到达医院,目前还在安装和调试阶段。”

由于发热是此次新冠病毒肺炎主要症状之一,因而在疫情一线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测温机器人投入使用,包括安泽智能、猎豹移动、高新兴等厂商均推出了红外测温机器人,并已有在公共场景下使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巡逻机器人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不少地区甚至开始动用无人机进行巡逻和教育宣传,无人机空中喊话普及防疫知识、喊话戴口罩、喷洒消毒液,甚至远程测体温,疫情下的安防监控已经开始从城市渗透到农村,从街道渗透到社区。

在这场疫情防控大战中,机器人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各种用途,甚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发现的首例新型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处隔离室内,由机器人进行治疗操作。

然而,重大疫情下,当下机器人能力边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是安全问题。尤其在疫情一线及重点隔离区应用的机器人,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小编向某一目前尚未在疫情一线投放机器人的配送机器人企业求证原因时,该企业表示,我们之前与医院沟通时,一线的医生反映,其实他们需要配送的场景比较少。而且涉及到疫区消毒问题,需要完整的方案才能确保机器人运送的物品不被二次污染,目前的(配送)机器人还做不到自动化消毒,但这样的工作转嫁给医生又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其次是量产问题。可以看到,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多数服务机器人或医疗机器人为紧急调配,一时竟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这一方面是由于春节期间工厂停工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当下国内整个机器人市场大环境来看,部分机器人厂商供应链能力偏弱,甚至仍存在一些服务机器人企业设备尚难实现量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大战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投身其中,既为防疫大战贡献了一份力量,也让用户对机器人的认知度得到些许提升,为接下来整个机器人行业的深入发展埋下了伏笔。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

(0)
AIIAW的头像AIIAW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0-02-01 18:34
下一篇 2020-02-12 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