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航空母公司也要跨界造车?胜算有多大

吉祥航空母公司也要跨界造车?胜算有多大

搞汽车的争着“上天飞”,搞飞机却要“下地”造车。

过去一段时间,一众中外汽车和出行厂商开始吹捧飞行汽车,意在为汽车插上翅膀,实现汽车“上天”。

有意思的是,汽车市场仍未等来“上天梦”的真正实现,航空公司先宣布“下地”造车。

近日,网上流传了一张均瑶集团的截图,该截图显示,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集团将入局造车市场,并且将汽车品牌命名为吉祥汽车,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电动智能汽车产品。

航空公司搅局造车市场,能掀起多大波澜?

吉祥航空母公司也要跨界造车?胜算有多大

早早布局

纵观国内造车市场,早已不缺造车势力,2022年,造车市场的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外界看来,以民营航空为主营业务的均瑶集团,此时跨界造车,未免太晚了些。

事实上,入局造车市场并不是为了追赶风口,均瑶集团早有布局。

均瑶集团对汽车市场的布局,远比市场想象得早,早在1998年,均瑶集团拍下了温州近百辆出租车的永久经营权证,至此,一脚踏进出行领域。

2015年,宣布成立上海均瑶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以高端汽车进出口业务为主,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技术开发和运营、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销售和运营等等。

上海均瑶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着力于造车研发,运营及销售等环节,在汽车市场的积累无疑能为此次造车计划添砖加瓦。

另外,入股云度汽车,展现出均瑶集团的更大造车决心。

2015年成立的云度汽车是国内最早的新能源新势力之一,作为“国家队”选手出道,云度汽车背后站着福建省政府,在造车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在“蔚小理”等一众传统车企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云度汽车早早跑通了“研发、交付、售后”的流程,并最早实现量产上市。

2017年,云度汽车旗下首款车型纯电动SUV π1量产上市,不到3个月就创下2400辆的销量成绩,之后乘胜追击,推出了π3,并在当年完成9300辆的交付量。

交付时间和交付量都大幅领先同期市场上的其它新势力玩家。

但辉煌并未维持多久,近段时间来,云度汽车身陷资金链断裂危机,甚至在市场负债17亿。

2022年7月,均瑶集团宣布成为云度大股东,通过入股云度汽车,均瑶集团不仅救活了云度汽车的生产,并且正式在造车市场占位。

在均瑶集团的帮助下,云度汽车开始复工复产,7月26日,复工复产后的首款新车型π1 LITE下线。

吉祥航空母公司也要跨界造车?胜算有多大

此前,均瑶集团对汽车市场的布局主要是围绕汽车生产和运营等方面进行,此次推出吉祥汽车品牌,开始着手智能化产品研发。

造车,有那么大诱惑力?

2022年,造车依旧火热。

一方面,造车市场依然有着利好的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新能源汽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300万辆, 销量增速明显,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在技术的迭代下,我国汽车产业迈进了智能化的门槛,传统汽车逐步转变为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智能移动终端。

在政策扶植下和技术的迭代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了新面貌,“蔚小理”等新势力品牌的热销、比亚迪、长安、广汽等传统车企头部企业纷纷推出旗下新能源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成大势。

另一方面,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此消彼长,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市场上,新能源车往往更受青睐,但目前纯电技术仍未成熟,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也未完善,新能源车有着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于是,各企业纷纷入局造车。

新造车势力“蔚小理”在造车市场一路领跑,传统主机厂新品牌紧随其后,小米、大疆等各领域“明星公司”跨道,造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然而,这条并不好走,在竞争激烈造车市场,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所谓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

新造车势力“蔚小理”在市场上的地位仍不可撼动,并不断以更大的资源优势和更强的技术优势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在市场上一路高走。

相比这些企业,其它造车势力入局造车的结果并不是那么乐观,过去几年里,包括拜腾、前途、绿驰、奇点、游侠等一波造车势力都倒在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浪潮之下。

市场不断优胜劣汰,剩下的企业更是加紧行车,以蔚来、小鹏、理想等汽车品牌为首的行业竞赛更加激烈。

后来者还有机会? 

造车不是小事,均瑶集团作为后来者,挑战可能比想象更大。

均瑶集团创始于1991年,形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五大业务板块。旗下拥有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大东方、均瑶健康这4家A股上市公司。

从均瑶集团自身来看,其拥有强大的资金和资源,但从业务板块来看,均瑶集团无疑是造车外行。

另外,造车对于企业而言是场极致考验。

就一辆汽车而言,上万个零部件缺一不可,生产汽车对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量产能力、品控能力都有着极致要求。另外,汽车的安全问题,产品体验等更需要企业一一考量。

从市场上看,现在新能源汽车已不单是“量”的比拼,如何提升“质”成为造车企业的生存之道,造市场不乏强劲对手,“蔚小理”已经树立了口碑,市场接近年销10万辆的生死线。

在造车这个资金和技术密集领域,尽管均瑶集团布局了一部分与智能汽车相关的企业,但想真正入局新造车,这些还远远不够。

成立汽车品牌是均瑶集团入局造车的第一步,更多相关信息也并未向市场披露,接下来的步子怎么迈,还需静观其变。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

(0)
AIIAW的头像AIIAW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2-09-20 14:53
下一篇 2022-09-27 1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