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苹果开始转攻为守了”。

针对刚刚发布的 AirPods 3 新品,长期关注 TWS 行业的资深人士邹霖做出如是评论。究其原因,他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挤进 TWS 赛道,苹果 AirPods 出货增量和市占率都在下降。”

话虽如此——但在竞争激烈乃至白热化的 TWS 战场,虽然玩家众多且都是大牌,苹果依旧是最受关注的那个,而它的优势依旧强大。

TWS 硬件工程师哲凯告诉小编,国内 TWS 耳机还未对 AirPods 造成威胁,即使是不具备降噪功能的 AirPods 3,也有它的独到之处。

其他厂商想抄作业,恐怕也抄不来。

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入局 TWS,是苹果的一场豪赌

高明的玩家,善于赢得战场;但更加高明的玩家,则善于开辟一个新战场。

在 TWS 战场,苹果正是一个开辟者。

但其实,苹果并不是第一个做出 TWS 这个品类产品的玩家。“在苹果推出 TWS 耳机之前,业界都知道 TWS 耳机会是下一代产品,也有一些厂商开始涉足,不过那时候还不叫 TWS 这个名字。”大十科技创始人兼 CEO 李浩乾告诉小编。

比如说,德国初创企业 BRAGI 推出的耳机 Dash headphone 就是一款比 AirPods 早两年出现在市场上的 TWS 耳机,这款耳机以线上众筹的方式在 kickstarer 平台上推出,在极高的关注度下,一个半月内筹得 339 万美金。

但是,唯有苹果 AirPods 的进入,才得以让 TWS 正式成为一个行业。

“如果真无线耳机不是苹果牵头,TWS 行业很难有如今的盛况。”压感触控传感器公司纽迪瑞 TWS 产品总监刘伟治向小编感慨道。

为什么?

具体来说,公司立项,小公司求生存,大公司切策略,初衷和打法各不相同。对于苹果这样无需为生存发愁的大公司而言,当不当先锋派并不重要。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立项选择通常有三个优先级,首先是让公司生存下来的项目,其次是满足公司策略的项目,最后才是能够赚钱的项目。苹果没有生存难题,又承认可穿戴设备是未来趋势,耳机是绕不开的一大环节,所以苹果会选择从策略上切入 TWS 耳机。”李浩乾向小编分析到。

一位苹果前员工曾用“强盗逻辑”解释苹果新项目立项逻辑:要么不打劫,要打劫就连人带货一锅端。投射在市场上,即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应用市场足够大,二是要做就要做到垄断地位,三是不能垄断就立即停止预研。

正因如此,苹果在从策略切入项目之前,也会极其谨慎,不惜花费数亿元聘请第三方调研,最终由苹果董事会决定是否立项。一旦立项,便会投入上百亿美金投入产品研发。

对生态布局的重视以及立项前的充分预研,TWS 耳机苹果不但非做不可,还要花大力气做。

因此对于苹果来说,入局 TWS,本质上也是一场豪赌。

这也是当苹果在 2016 年推出第一代 AirPods 时产品体验就非常成熟的原因——到了此后的 AirPods 2 和 AirPods Pro,苹果在教育市场和整个行业的同时,也在继续对这个品类进行优化和拓展——这才有了 AirPods Max。

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对可穿戴设备生态建设的重视,也体现在其内部人员变动和业绩增长上。

一名苹果前研发员工曾向媒体透露,苹果近几年布局在手机上的研发人员越来越少,将更多的研发力量放在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上。

作为艺术品的 AirPods,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苹果 AirPods 系列产品,更像是艺术品。

这是刘伟治对 AirPods 的高度评价,他表示,“如果拆开 AirPods 系列产品,可以发现其内部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精致,考虑得非常周到”。

类似于评价,也出现在李浩乾的口中;在他看来,贴合人体的工学设计、敏捷的交互控制和尺寸极限都是 AirPods 的亮点。“苹果可能在性能参数方面不是最擅长的,但却对用户体验有十分深入的研究。”

那么,苹果在 AirPods 的打造过程中,究竟下了哪些功夫?

一般而言,厂商在设计 TWS 耳机时,会首先考虑如何更好地实现人体工学,轻量级是实现人体工学的关键,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考虑如何堆叠器件,实现所有功能。这意味着,佩戴舒适的 TWS 耳机看似简单且差别不大,实则在器件布局方面暗藏玄机。

实际上,仔细对比 AirPods 1、2 和 Pro 版本的外观,1 代、2 代采用半入耳式设计,耳机柄长度更长,Pro 版本采用全入耳式设计,腔体更大,耳机柄相较于前两代更短——如果将三代 AirPods 拆开来看,电池、芯片设计和布局都有所不同。

比如说,AirPods 1 代和 2 代产品采用柱状电池,Pro 版改用扣式电池,放置位置也从耳机柄迁移到了耳机头中。

“采用扣式电池并放置在耳机头中,现在的 TWS 耳机基本都是朝着这一方向走,这是目前最佳 TWS 耳机电池方案,安全、性能有保障且价格便宜。”李浩乾说道。

与柱状电池相比,扣式电池的容量密度更高,能够在紧致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电池容量,且充放电无鼓涨情况——不过提供更多的电量并不是苹果改用扣式电池最主要的原因。

李浩乾告诉小编,1 代、2 代 AirPods 尚无新功能,电池放在耳机柄还是耳机头中,并无太大影响,但 Pro 版本新增了 ANC 主动降噪功能,实现降噪功能的麦克风对位置摆放有要求,这就需要在耳机柄内预留足够空间,移动电池位置是一个好办法。

具体而言,要想实现 ANC 双馈降噪,需要在耳机内放置三颗麦克风,每颗麦克风之间需要留有至少 2 厘米的距离,倘若少于 2 厘米,通话效果就会变差。Airpods Pro 的三颗麦克风分别被放置在耳机柄低端和耳机头的两侧。

除电池之外,AirPods Pro 为了节省耳机内部空间,还采用了在 Apple Watch 系列产品中用到的系统级封装(SiP,System in Package)技术。

SiP 被归纳在先进封装技术行列,设计思想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既可以指芯片的结合体,也可以指将不同芯片模块组合到电子系统或子系统中的方法——对于苹果来说,这不仅需要它充分理解这样技术,还要求苹果与封装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成本的角度,采用 SiP 当然也更贵一些。

好处是,SiP 封装将许多个分立元件组合在一个封装系统中,能够节省电路板的空间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这也就意味着,AirPods Pro 中的主控芯片所占用空间更小,预留出更多空间实现新功能。

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某白牌TWS耳机内部构造

刘伟治还透露了一个器件堆叠细节,苹果 AirPods 系列产品内部只用到一个面板聚集各种元器件,而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国内 TWS 耳机产品,普遍使用前后两个面板的组装方式。

这也是刘伟治认为 AirPods 在结构工程层面被认为是艺术品的原因。

其他 TWS 玩家,为什么不抄作业?

AirPods 虽然好,但也贵——这给 TWS 战场的其他玩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于是在一时间,Google、华为、小米、OPPO、vivo 以及索尼、BOSE 等厂商都纷纷加入 TWS 战场,3 至 4 年间形成了手机品牌、传统音频品牌、电商品牌和白牌等四大阵营,试图瓜分 AirPods 之外的市场,甚至也开始侵蚀它的市场份额。

这四大阵营各有特点,音频厂商重音质,电商、白牌重盈利,反应慢半拍的 Android 系手机厂商既不愿意继续在可穿戴设备生态上落后,也想要在 TWS 市场上分一杯羹。

但问题是,苹果 AirPods 的作业,它们不愿意抄,也抄不动。

“其实国内手机厂商做耳机也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布局,不过可能它们没有更多的资金为情怀买单。”哲凯说道:“以至于国内 TWS 耳机厂商总是会向性价比妥协。”

以更低的成本换来合格的体验,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工程设计上更为明显——如果将其拆解开来看,可以发现大多数 TWS 耳机都将其主控芯片放置在拥有更多空间的耳机柄上。

“这是因为国内 TWS 耳机除极少高端产品外,其电路板均采用 PCB 硬板,苹果采用的是软硬结合板,PCB 硬板相较于软硬结合板而言,更具价格优势。”另一位业内人士向小编解释道。

基于同样的原因,当苹果在使用 SiP 封装方式时,其他 TWS 耳机无一家跟进。一业内人士告诉小编,SiP 工艺发展至今已经成熟,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其实目前有很多厂商正在推进 SiP 工艺,尤其是一些较大的 ODM 厂商,希望能够做出一些 SiP 标品,卖给品牌方。

对于是否采用 SiP 封装,品牌方们依然持观望态度,成本是最主要的顾虑。

“SiP 工艺成本较高,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后期需要较大的出货量才能保持盈利。即便是在前期付出如此大的成本代价,后期也不一定能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李浩乾说。

当然,除了 SiP 工艺,国内 TWS 阵营也不是没有进步。

比如说,随着国内 TWS 耳机供应链的成熟和完善,不少 TWS 耳机的核心零部件、算法及解决方案都实现了国产替代,以 TWS 耳机中最核心的元器件主控芯片为例,近一两年不少 ANC 功能主控芯片陆续供应出货,华米 OV 等手机厂商在性价比方面拥有更多选择。

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不过哲凯认为,旗舰产品就是做一个让买不起的用户嫌贵、买得起的用户觉得好用的产品。“对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来说,性价比其实是一种侮辱。”

他表示,“虽然企业为了活下去,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个人认为大家还是把性价比看得太重要了,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做一些不考虑性价比,但体验上不输苹果的产品。华为在这方面比较积极,其他手机厂颇有搞噱头之嫌。”

小编了解到,华为 FreeBus Pro 耳机采用了不同于 AirPods Pro 的压感触控方案,甚至实现了通过在耳机柄上下滑动调节耳机音量大小的功能,而采用电容式压感方案的 Airpods 就无法实现这一功能。

另外,自研程度是另一个评判 TWS 厂商做大可穿戴设备生态决心的重要维度——表面上打得火热的华米 OV,实则在 TWS 解决方案的自研程度上远不如苹果。

一位TWS耳机终端业内人士向小编透露,OPPO 拥有最多的 TWS 自研解决方案,vivo 几乎全是 ODM 方案,华为旗舰级 TWS 产品自研,在小米出货的 TWS 产品中,其中大约 90% 的出货量都是采用 ODM 解决方案。

本质上,还是战略和投入优先级的问题。

AirPods 稳坐高端,但很难再一家独大了

尽管如此,在 TWS 市场,苹果在以往的巨大优势,也在被不断侵蚀。

根据相关数据,今年第二季度 AirPods 的出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在 TWS 市占率也首次低于 30%。

基于这个大背景,AirPods 3 的问世,引发了不少争议。

一方面,作为 AirPods 系列诞生 6 年来的最新迭代产品,AirPods 3 并不算是一款在功能体验上体现出开创性和引领性的产品, 它支持空间音频,却不具备降噪功能,在产品定位上低于两年前发布的 AirPods Pro。

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另一方面,它的 1399 元的价格,颇有讨好消费者之嫌——此前发布的 AirPods 2,在搭配无线充电盒版本销售时价格为 1599 元。

对此,哲凯告诉小编:“苹果此次推出的 AirPods 3 实际上是 AirPods 1 代和 2 代的迭代升级,是半入耳式产品线的更新,有降噪功能的 AirPods Pro 则是另一条全入耳式产品线。”

他认为,正是因为国内 TWS 耳机还未对 AirPods 造成威胁,至少在全入耳式耳机方面,没有其他 TWS 产品能在品质上胜过苹果,所以苹果没有急着更新 AirPods Pro 产品线。

那么,国内 TWS 究竟何时才能真正挑战苹果 AirPods 市场?

哲凯认为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

“作为行业内的人,我认为与苹果 AirPods 相比,行业内确实没有一个能打的,国内 TWS 用了 3 年时间追赶苹果的降噪功能,但还是比不过,如今 AirPods 3 的佩戴又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的人体工学研究还差得很远。 ”

可能三年之后,苹果也会有新的成长,到时候可能会有别的差距。

但对于整个 TWS 市场来说,AirPods 占比高达 50%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苹果依旧会稳稳占据一定比例的高端市场,但整个市场的价格门槛会越来越低,苹果之外的手机品牌在借品牌和价格优势占领中低端市场,将白牌挤出市场之外。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手机市场的比例将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到 TWS 耳机行业”,哲凯感叹道。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

(0)
AIIAW的头像AIIAW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2-12-21 22:28
下一篇 2023-01-04 18: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