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张江科学城的张江机器人谷是上海首批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也是“智能造”硬核产业的集中承载区。如何“擦亮”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张江机器人谷锚定“机器人+”的升级之路,提升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建立生态链,助力机器人产业大放异彩。
在3月17日举行的2023机器人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二届张江机器人生态峰会上,张江机器人谷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同时,ABB赋能中心也在现场揭牌,为张江机器人谷再添新力量。
根据规划,预计到“十四五”末,张江机器人谷将形成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100万平方米,产业产值总规模达到700亿元。
让“机器人+”好项目不缺空间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并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作为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张江机器人谷遵循张江科学城“智能造”硬核产业集中承载区的功能定位,目前已汇聚傅利叶智能、昂华自动化、奥朋医疗、司羿智能、恒浥智能、高仙自动化、艾利特等一批行业标杆企业。
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机器人+”的想象空间也在张江不断扩容。去年11月,作为张江机器人谷重要产业园区之一,张江集成创新园发布。在产业定位上,该园区紧扣张江特有的特色产业基础,以AI赋能为核心,聚焦于AI+生物医药、AI+医疗器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交叉创新,打造“医疗+机器人”世界级产业集成创新区。
好空间吸引好项目的入驻。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药物创新的AI药物研发公司晶泰科技就选择了将上海总部落址于张江集成创新园,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晶泰科技副总裁王明泰透露,目前公司在张江集成创新园正在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医药研发类自动化实验室工站集群,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预计今年下半年“看得见的AI旗舰店”将正式亮相。
“张江是跨行业的产业高地,晶泰科技是跨界发展的科技企业,产业高地和科技企业产生了化学反应。”王明泰说,“晶泰科技还将与机器人谷的产业聚集形成多样联动,并依托‘药谷’‘医谷’,开拓更多应用场景,服务更多行业领域。”
据悉,结合浦东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集中的特点,张江机器人谷在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领域形成突破,目前已有微创机器人、直观复星、傅利叶智能、钛米机器人等知名企业集聚,并与同属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形成呼应,实现“研发-生产-应用”联动发展。
“机器人+”延伸的不止是产业链还有服务链
“生态营造是机器人谷打造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针对企业的难点、痛点,推出了系列功能性平台,助力企业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更顺畅。”张江机器人谷项目负责人王涛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张江机器人谷正加快各类功能型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机器人+”产业服务,如包含机器人保税维修等服务在内的贸易便利化平台等。此外,张江机器人谷产还启动了各类综合性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成立垂直领域新型研发机构。
ABB机器人赋能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两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先后入驻张江机器人谷。ABB赋能中心是ABB机器人在中国建设的首个医疗应用赋能中心,将依托ABB机器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促进医疗和生物制药企业的赋能加速,助力张江机器人谷生态建设。
而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则将聚焦机器人智能化共性技术。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慧洁表示,机器人产业从1到10的成果转化还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各界支持。除了资金扶持外,更重要的是应用场景落地,在应用中不断迭代,让技术成果更完善,最终走向产业化、批量化。“在张江成立的创新中心提供的一项重点服务内容就是智能化的评价体系,为企业形成针对性的参考指标,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技术平台。”
此外,上海首批、浦东首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已落户张江机器人谷,可满足机器人产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服务需求。睿目机器人智维联合实验室、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等功能创新平台也纷纷落地,着力构建领先的机器人特色产业科创生态圈。
当天,张江机器人谷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在张江实现产、学、研、用等创新链集聚,成为面向上海、服务全国,推进“机器人+”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打造机器人产业上,张江很有优势,今后可以加强长三角一体化整体的协同和辐射作用,发挥周边城市在制造、人力成本上的优势,打造一个更好的产业链。”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孙立宁表示。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