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新春第一锨……开春后的大动作,总被赋予风向标意义,它关乎起势,向外展示着一个区域抓经济、拼民生的头等大事。
在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后,萧山的新春第一锨,今年来到湘湖新城。
今年2月22日,“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在湘湖新城正式开建,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68亩,包括物联网产业园和增材制造产业园,将为中国视谷打造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提供空间载体支撑。
作为省部共建的中国视谷的又一标志性成果,萧山的新春第一锨要撬动的,并不止于一个产业综合体。杭州以“中国视谷”为载体,正在打造智能物联赛道中的杭州旗帜,而依托湘湖新城,一个牵引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增长极已然成势、成型、成城。
牵引·成势
智能物联,是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中,最先冲击万亿级的一条赛道。
以“萧滨”为核的中国视谷,是牵引性工程。
这一工程的能级,在登上省部共建的台阶之后,仍在逐级而上。开工仪式上,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将从国家战略层面去谋划中国视谷建设,将中国视谷上升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等战略层面,推动召开部省联席会议,把“中国视谷”的旗帜牢牢立住,并借由这一面旗帜吸引更多要素集聚。
树牢这面旗帜,起势即成势。
按照杭州规划的蓝图,中国视谷将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全球重要的视觉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高端产业聚集地、产业生态最优地,成为提升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硬核实力、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关键支撑。
“最新开工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综合体,而是打造世界级视觉智能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闻堰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视谷之窗”是杭州首个“工业4.0+工业上楼3.0”项目,分东、西两个区块,通过两条空中连廊贯通。
其中,西区块为物联网产业园,东区块为增材制造产业园,均采用“工业上楼”模式,尤其是东区块采用了双首层设计,即1层至4层设置了环形坡道,货车可以通过坡道直接开进生产厂房,4层层高6.6米、每平方米承重1.2吨,可作为首层使用,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的开工,意味着萧山与滨江合作共建、产业共育、生态共融有了新的路径,在形成新势头,并且大有可为。”该负责人介绍,“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将打造集研发、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空间为一体的创新型产业综合体,并作为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重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强两区联合对外招商力度,推动视觉智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事实上,过去一年来,中国视谷大刀阔斧地开展腾笼换鸟,以视觉智能这一新兴产业为核心,吸引了大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主攻基础技术的企业,初步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矩阵,涌现了先临三维、云尖信息、极电电子、紫光未来等一批突出贡献企业。
在企业不断集聚的过程中,中国视谷这面鲜明的旗帜,在快速提升杭州智能物联产业的辨识度和影响力,进而有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解决很多共性问题,为“0-100”的突破作出贡献。
合力共建中国视谷,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闭环·成型
中国视谷起笔的湘湖,在过去两三年,迎来了发展的关键几步。
两年前,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揭牌,面积13.48平方公里,锚定杭州先进制造大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的跨区域落地,期望打造“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全链条闭环。
面对这个新机遇,萧山果断策划生成新的产业载体,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一年前,中国视谷揭牌,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为窗口,推动“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迁。
由此,原来先进制造业全链条闭环的构想,借由中国视谷有了一条更加清晰精准的落地通道,并且快速成型。
“今年是特别合作园三年成型的交卷之年,我们已经打造了一个闭环的链式布局。”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闻堰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按照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在做优核心区13.4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中国视觉窗口园区将沿时代大道开展园区周边镇街产业空间整合,适时推动窗口园区扩园发展,着力打造湘湖视觉走廊、义桥智能设备产业园等主题产业园,整体形成北部研发、中部孵化、南部智造的链式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链式布局,不是“总部+基地”,而是“总园+分园”。在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看来,这一模式指导下的区域协同创新,不是产业梯次转移,而是各个分园都要形成既较为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新生态,研发端到智造端要从原来的“垂直型”布局,变成“扁平型”布局,真正让创新发挥应用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创新的“黄埔军校”。
从湘湖周边落地的项目,就能看出奥秘。位于湘湖未来产业社区的云尖信息总部暨新型基础设施智造基地,将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研发、制造,不仅将形成年产主板250万片、服务器和存储产品60万台、网络产品及其他产品180万台的产能,年产值约70亿元,还将入驻研发人员2000余人,形成拥有先进研发和制造能力的数字化产品一站式技术服务平台。
无独有偶。杭州聚玻国检玻璃研究院及检测中心将打造集研发中心、数据中心、实验中心等为一体的科研中心;先临三维高精度视觉智能项目聚焦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软硬件产品的升级研发和规模化生产,集研发、测试、制造于一体;矽力杰封测项目将建设车规级半导体测试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测试中心;川土微电子项目将建设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以及测试生产中心……在湘湖未来产业社区,这些落地的项目,并不只是单纯的制造项目,而是自带“智造+总部+创新”的色彩,有望构建一个区域内的创新生态圈闭环。
沿着时代高架一路往南,南部智造的特点也已经十分明显,扩大了北部研发、中部孵化、南部智造的闭环链式布局半径。此次开工仪式上签约的10个产业项目,其中一半在窗口园区南端的戴村镇,包括宇视科技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南部正以腾飞之势加快建设中国视谷智造产业集聚地。
跨界·成城
在“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开工仪式现场,红色展板上的大字,格外显眼——“视谷窗口、湘湖新城”。
“湘湖新城”的提法首次出现是在10多年前,当时杭州沿钱塘江规划建设十大新城,其中之一便是湘湖新城。不过,从区位条件、产业环境看,当时快速发展、跨界融合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今天的湘湖板块,已是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快速发展、跨界融合正当其时。今天的湘湖新城,已不是原来的湘湖新城,而是紧紧围绕省、市、区的发展战略,面对“在景区里建城市,在城市里做产业”的湘湖现实,以一座“城”的格局,去涵养智能物联的创新生态。
它是一座有着物理边界的新城。“经过两年的建设,湘湖新城中不仅多了中小学校、中国美院、湘湖越界等城市配套,道路、地铁等打通城市大动脉的基建也在加速建设中。”该负责人介绍,按照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将纵深推进湘湖系统提升,打造一张企业有感、近悦远来的城市样板图。
今年,湘湖将实施产城人文融合行动,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确保“湘湖·雅韵”实景演艺项目精彩亮相,建设城市道路25公里、公园绿地8万方、安置房210万方,加快湘滨小学、邻里中心、环境整治等76个民生工程提速建设,完成政府性投资40亿元。
它更应是一座有界无域的城。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在谈及中国视谷时曾表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打造跨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平台。参照国内外产业高地的先进经验,打造跨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是目前中国视谷建设的核心要义,既需要不断增强区域对企业、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的吸引力,更需要不断增强产业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尤其是打破要素间自由流动的现实阻碍。
就像杭州高新区(滨江)那样,虽然面积只有72平方公里,但通过特别合作园,却能将高新区的创新效应成倍放大。其中蕴含的逻辑是:优势地区愈发需要注重规模与质量同步增长,从而带动区域整体的科创新动能。
湘湖区域与杭州高新区(滨江)有22公里的区界线,作为与滨江无缝接壤的区域,城市形态、产业业态都将向“国际滨”靠拢,在产城人文融合中,以一座“城”的格局,为全省高科技的产业化探索一个全新的协同发展模式。
“我们将坚持‘一切向经济聚焦,一切向发展用力’,不断增强产业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该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中国视谷”国家级产业地标、唱好新时代“西湘记”的发展目标,湘湖将拼尽所能推动“视谷窗口、湘湖新城”高质量发展,为“打开新通道 创造新业绩”亮出标志性成果,助力杭州乃至浙江不断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跨界成城,未来可期。去年,浙江深化“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时,已提出将智能物联作为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以杭州为核心,以宁波、嘉兴为两级,以温州、绍兴、湖州、金华、台州、衢州、舟山、丽水等地为多点,在浙江智能物联产业“一核两极多点”总体布局中,湘湖新城正加速产城人文融合,接过为浙江更好发挥高新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探路的接力棒,推动视觉智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力浙江加快形成视觉智能创新创业生态。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