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女孩的淘宝“店铺订阅”里,一定有那么几家网红店。
尤其是当直播带货成为风潮后,网红的连锁效应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小编的一个女性朋友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痴迷于直播带货的形式,几乎每天都会按时打开网红主播的直播间剁手。
她也借此调侃道:“只要李佳琪一张口,姐姐妹妹钱包刷爆”。
听起来简直太疯狂了。
不过,在这个人人皆可带货的时代,直播带货终究还是出了问题。
前不久,知名网红辛巴被曝出卖假货,还上演了一场“窦娥冤”的戏码,但还是被打脸了。
最终,辛巴直播带货假燕窝事件,以市场监管部门对辛巴方罚款 90 万元,对燕窝销售方融昱公司罚款 200 万元,快手封停了辛巴个人账号 60 天、对涉事主播“时大漂亮”在内的辛巴系主播不同程度的封停处罚而完结。
但直播带货的假货问题却远远没有完结。
在那些隐秘的角落,刷单、刷量、账号买卖等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业务,甚至假货也开始大行其道。
上游提供技术支持,中游吃回扣,下游坐收流量红利
刷单,已然成为电商领域心知肚明的潜规则,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数直播间和店家,也纷纷走上了直播刷量、弄虚作假的道路。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情况,但黑灰产依旧在悄悄“发财”。
据新京报的最新调查,在直播带货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上游是云控系统开发商,即可以让一个人控制数百台手机在直播间刷数据,此类软件是目前直播刷量中最常用的工具。
据介绍,云控系统为直播引流,最多可以控制 2 万台手机,不需要人工操作,云端发布指令后,2000 条自定义发言自动发出,句句不重样。如果不出意外,这套系统能昼夜不歇地对支架上的所有手机,同时执行“关注主播”、“发言带节奏”、“点赞送灯牌”等命令。
此前,据棱镜深网报道,双十一当天,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和杨笠被邀请参加了一场直播活动,当天在线人数是 311 万。但实际上当天结束时 311 万的观众中,只有不到 11 万真实存在,其他观众人数都是花钱刷量,而评论区与李雪琴亲切互动的“粉丝”的评论,绝大部分也是机器刷出来的。
除了机器刷粉之外,人工刷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刷单手大多是兼职人员,他们通过刷单拿到佣金和返点,部分刷单平台甚至需要用户自己垫付资金刷单。
在百度搜索“直播涨粉”“直播人气”“直播运营”等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指向第三方直播刷量公司的广告。
以淘宝(天猫)为例,其提供的业务类型包括“普通机刷人气、高级机刷人气、机刷达人粉、直播间进店关注主播、直播间进店点商品加购物车、真人进店 UV、直播间进店加购+关注主播、真人进直播间互动、真人进直播间发言、图文前端阅读、图文后台PV、图文后台UV、图文后台进店、视频前端”等等,几乎涵盖了直播产品的每一项数据维度。
一般来说,机器刷量的价格比较低,客户花 10 块钱就可以买到一万的机刷人气。而人工刷量的价格比较高,客户如果选用了真人进直播间互动服务,每小时需要支付每个人 15 元。
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批职业养人工号的“中介”。这些“中介”一边对接主播,一边去发展自己的下线人工刷量。在多个“涨粉”群里,有中介频繁发出寻找刷量兼职的广告,这些广告称报酬每天从几十到几百块不等。
中游则是刷单代理商。
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购买软件后,通过为客户刷量收回成本,赚取利润。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间商赚差价。
而处在下游的则是这些网红主播们,主播在其中担任了好物推荐官的角色。
但买量、刷单只是直播电商最显而易见的衍生产业,而隐藏在各项业务背后的是不断延伸的灰色产业链。
首先是账号买卖。
那些通过直播带货赚快钱的 MCN 机构,通过购买账号培养自己的核心 IP;而那些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直播账号,能更快速地涨粉,真实度也更高。
账号买卖之外,养号和批量孵化网红也是一种方式。
正是由于这些鱼龙混杂的环境,假货也大行其道,这才出现了一系列的直播翻车现场。
其次是引流服务。
据中国企业家此前调查,抖音、快手等官方平台推出了粉丝头条等官方营销工具,很多主播和 MCN 机构 都会通过投放引流广告来推广自己的直播间,而基于这一业务,一项名为“ Feed 流投手”的服务也因此兴起。
“Feed流投手”吸引 MCN 机构投放的宣传点是,“数据不仅要好看,最好还省钱,我的投放会比你自己投产生更高的价值。”
这些商家大都鼓吹自己跟直播平台签了大额的年框协议,会有一定的优惠和返点,而这一群体的生意逻辑是,如果你投入1000 元能实现 2000 元的商业产出的话,通过他们则能实现10000 元的产出,他们的投放更科学,效率更高。
另外,直播电商的单场 GMV 带货越来越高,各家的战报业绩不断攀升,但如果没有真实的用户购买,仅凭刷单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因此,基于服务刷单平台的一部分提供金融服务的垫资平台又开始兴起。
垫资平台通过金融服务的方式借款给刷单平台和团队,刷单平台赚部门 MCN 机构的刷单服务费,部分 MCN 机构再通过赚取商家的坑位费和销售佣金。
除此之外,直播带货大火之后,就会出现各种电商导师,他们通过开设培训班收割一部分渴望入行的商家,一条漫长的产业链因此形成。
直播带货何时才能规范?
需求决定供给。直播刷量黑产的“繁荣”景象,以及黑产链上存在的种种骗局,本质还是由直播带货行业的造假需求造成的。
明星、主播、MCN 机构直播刷量的动机不言自明。明星通过刷量来避免人气冷清的尴尬,而主播和 MCN机构则希望用更漂亮的数据,向商家收取更高的坑位费。
而很长一段时间,部分平台对刷量行为似乎也是一种默许态度。
尽管今年 6 月底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严令禁止这一乱象,但种种现象表明,黑灰产一直都存在。
显然,这将是一个长期对抗的过程,单单依靠一方面的力量,难以取得根本性改观的成效,需要聚合包括政府、运营商、平台企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最终根治这块“心病 ”。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