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对此,知网官方发文回应称,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
今年4月份,一则“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
网传显示,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于4月8日发布通知称,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即日起,将无法正常下载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
通知中还提到:“2021年中科院集团中国知网数据库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关于停用的原因,通知表示:“中科院与同方知网公司就费用、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但在多轮艰苦谈判后,中国知网数据库依然坚持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并且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等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事实上,这并非知网第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中科院也并不是第一所因高昂费用问题宣布暂停使用中国知网的学术研究机构。
红星新闻报道,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原因均为知网涨幅过高。
不过,在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的独有性以及其资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大部分高校迫于各种压力又继续与知网合作。
除了因频繁涨价遭高校抵制,去年知网还因被论文作者起诉而陷入争议漩涡。
2021年底,89岁的中南财经大学荣休教授赵德馨曾状告知网,称“知网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文章”,最终知网累计被判赔偿70多万元。
据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100多篇论文,赵德馨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自己下载还要付费。
历经多年,赵德馨最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打赢了这场官司,获赔70余万。
2021年12月10日,知网为此公开道歉:“诚恳接受来自作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批评,并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
但随后,知网又下架了赵德馨的全部论文。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维权后,其妻子周秀鸾也选择了维权,法院判决知网单篇文章赔偿周秀鸾2100元到2400元不等。
为此,知网后就赔偿金额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上诉。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时驳回了知网的上诉,并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判决书显示,法院认为,学术期刊公司通过其经营的“CNKI手机知网”iOS手机软件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下载阅读服务,侵害了周秀鸾对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知网上诉称一审法院判决赔偿的数额过高,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据长江日报消息,在中国庭审公开网最近的一场直播庭审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坦言,如果都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200元/千字的标准赔偿的话,知网在库作品大概要赔偿1200亿元。
资料显示,知网背后是一家名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其母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
作为中国最大的文献数据库,知网拥有学术期刊、专利、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等等资源,文献总量超过2亿篇。
在论文查重方面,知网也是众多学生的首选。
但知网,不仅仅是一家公司那么简单。
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这一概念,是一个“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而中国知网,就是我国“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也就是CNKI)的其中一部分。
1999年,知网的前身“中国期刊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支持。
2003年,更名为我们熟知的“中国知网”。
拥有国家的扶持和政策的支撑,知网还拥有着核心的版权资源。多年来,CNKI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
根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公开的2020年年度报告,同方知网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1亿元,净利润超1.9亿元,毛利率达到53.93%。
有网友抛出一张知网2005年-2021年毛利率图,毛利率指标全部在5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了72.1%。该网友表示,知网是典型的学术资源垄断——真学阀。
要知道,A股最赚钱的工商银行,2021年净利润为3483亿元,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才46.2%。
但与高盈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作者的微薄收入。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
而作者的论文每在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
在去年的赵德馨事件后,知网将硕博论文的价格下调,硕士论文从15元/本降到7.5元/本,下降幅度50%;博士论文从25元/本变为9.5元/本,降了62%。
相比于极度低廉的论文“收购”价,这些调整不足以平息大众对于知网的质疑。
半月谈曾在2019年评论道,国家力量成就了知网,是学者们的学术成果支撑了知网。但它(知网)在把持海量文献数据之后,不仅对使用者规定了最低消费额度,更依靠自己的垄断地位,对各高校连年涨价。以低廉的价格一次性买断作者的学术成果,报酬方式却成了面额不等的阅读卡,真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最尴尬的是,作者不仅没拿到什么钱 ,在去下载自己的文章时,竟然还要付费。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