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互联网技术“大神”投身自动驾驶行业。
小编独家消息,原百度公司技术委员会主席、高德副总裁、美菜CTO廖若雪,加盟自动驾驶公司千挂科技,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
技术圈对廖若雪的名字并不陌生,千挂CEO、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前总经理陶吉更是将其形容为“天花板”级的技术大神。
“天花板级”技术大神
2005年,百度搜索的技术团队还不到20人。
北大毕业做了4年游戏开发的廖若雪,经过谌振宇、刘建国、崔珊珊的面试考核后,在北京杨柳絮若雪的4月,廖若雪顺利加入百度,向谌振宇汇报。
那是一个造英雄的时代,当时坐在面试桌上的面庞青涩的年轻考官们,后来都在互联网历史上涂抹下了浓浓的一笔:谌振宇担任了去哪儿网的CEO、刘建国一度出任百度首任CTO、崔珊珊作为百度七剑客中的唯一女性,在百度担任资深副总裁……
加入百度后,廖若雪和杨震原、唐会军等人在北大附近的小楼里,时常深夜挑灯合作,开创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个个“最早”:如最早将SSD闪存卡移到服务器、最早落地智能光网等。
在百度期间,廖若雪先是负责网页搜索,从算法策略到工程实现,创建了百度搜索技术委员会,后来这个模式成长为百度技术委员会。
百度技术委员会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一是要帮助工程师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二则是要给工程师们设定技术职级,提供晋升路径,这个职级体系随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硬通货”。
而技术委员会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则是对前沿技术和产品发起讨论,比如2009年推出百度新一代搜索引擎“阿拉丁”平台,当时参与讨论的人还有许冬亮、胡嵩、陈竞凯,李彦宏和李一男也为此多次站台。
廖若雪介绍,“阿拉丁”项目最初的技术逻辑,是想用搜索引擎直接回答用户的问题,比如说当用户搜索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就直接给出数字,这一功能用到了当时最先进的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尽管仍有部分长尾问题在彼时受限于技术,但这一创新产品表现仍然非常出色,极大增加了对用户有用信息的可读性。
阿拉丁的布局,多多少少可以看到百度在前沿工程技术上的前瞻性。带着这份前瞻,2011年,廖若雪成立了百度推荐和个性化部门,推动百度内部推荐和个性化搜索的落地,而靠个性化推荐大杀四方的字节跳动彼时还未诞生。甚至百度近十年来最成功的产品之一信息流,也有看到当时廖若雪团队所规划和设想的影子。
在百度工作了9年后,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来袭,让衷于在技术上实现从0到1的廖若雪看到了新的方向,经前同事介绍,与高德CEO成从武畅聊移动互联网未来走向后,决定加入高德,出任技术副总裁,向成从武汇报。
在成、廖二人看来,地图是天然具备成为本地生活龙头产品的基因,通俗讲,就是带着天然的流量入口,再造一个美团。这一想法直到将近10年后的今天,依旧与俞永福在去年接手阿里本地生活后对高德的设想不谋而合。
当时,互联网行业正整体积极投身至移动端中,在高德的业务转型方向上,成从武、廖若雪等管理团队的想法,一是计划基于地图,做基础设施APP,有些类似今天做本地生活美团APP的概念,二则是使地图的生产模式从每隔几个月才更新的定期生产模式转为实时快速生产模式,以更加自动化的方式处理地图相关的数据。
“那会儿就有做模式识别的东西了,比如直接识别道路标志线里的限速、左右转提示等等。”作为当时高德的技术一把手,廖若雪的加入,使得高德地图这个产品在技术方面迅速获得了质的飞跃。
2014年在阿里收购了高德,完成了阶段性技术使命后的廖若雪,向俞永福、张勇提出请辞,并在朋友介绍下,与张一鸣相约在北京望京SOHO附近的咖啡馆见面。
二者相见甚欢,对个性化推荐的看法颇有共鸣,即使已过去多年,廖若雪仍对当时张一鸣相当理性的一句话记忆尤深:
“如果问题是可解的,不要让情绪和周遭左右你的理性,放空一切去寻找最优解即可。”
这位即便身居管理要职,每天仍要写两三小时代码的顶级技术专家,当时正在被此前的各种人事问题,束缚住了手脚,而在听取极度理性的张一鸣建议后,廖若雪豁然开朗,这句话也成为廖若雪加入字节的决定性因素。
在字节短暂任职期间,廖若雪负责字节的整个技术体系。因为种种外界原因离职后,廖若雪带着些许愧疚,把曾与自己并肩作战多年,和张一鸣一样喜欢深度思考,同时永远不忘在一线写代码的杨震原介绍给了张一鸣。
据廖若雪回忆,当时他正在泰国旅行,为此和杨震原通了很多个跨洋电话,花了不少电话费。在廖若雪的撮合下,杨震原毅然决定加入字节。
三人的肝胆相照,也成为了推荐引擎圈广为流传的故事。
2018年,廖若雪加入美菜任CTO,从业务、产品、运营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切入生鲜供应链赛道,带领产研团队和一线业务运营,通过产品和技术优化生鲜供应链效率。
“对自动驾驶早有兴趣 ”
吸引廖若雪投身自动驾驶领域的原因,一是自动驾驶技术让他感兴趣,二是他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
作为一直对前沿技术比较感兴趣且至今每天都要写几个小时代码的人,廖若雪很早就开始关注到自动驾驶技术,认为自动驾驶是搜索之后的下一个技术母生态,它能带动很多具体的技术进步,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
不过当时的自动驾驶技术整体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体现出商业价值。
“最近的话,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商业化落地,它从探索期变成了成长期,技术和商业在结合,这个事情就变得更加有意思了。”
而这次加入千挂科技后,廖若雪初期将主要负责Infra部分,即为自动驾驶系统建设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以提升研发效能,包括车端底层操作系统及软硬件一体优化、甚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存储、基于混合云的甚大规模模型训练系统、交互式仿真平台等。
到了商业化运营阶段,基础设施也将包括大规模车辆运营平台和软件OTA系统等。
千挂科技,是家2021年7月成立,面向干线物流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其首次浮出水面,是2021年10月,头部投资机构(IDG资本)、物流平台(顺丰控股)、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科技互联网公司(Baidu Venture)的联合投资新闻。
今年3月底,其对外官宣了前百度自动驾驶核心人物,原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原百度智能交通产品和研发总经理陶吉以千挂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的身份加盟的信息。
陶吉说:“公司是新公司,但团队都是老兵”。
其另外两个联合创始人,是原小马智行卡车BU中国区技术负责人孙浩文,和原IDG资本科技出行方向投资人丁飞。
孙浩文出身百度,在百度时已是T7级资深工程师,曾与陶吉并肩作战,共同参与了百度自动驾驶车队在乌镇的第一次试运营,后来加入小马智行,成为中国研发中心(广州)的第一号工程师,也是小马智行卡车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及中国区技术负责人。
丁飞曾在IDG资本任职7年,任执行总监,投出过蔚来、小鹏、小马智行、Luminar Tech、ZOOX等明星项目,也曾以BD VP和卡车团队COO的身份履职小马智行,参与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探索。
三位老兵,再加上此番加入的廖若雪,从技术到商业化再到团队管理,千挂科技的创始团队角色至此已初步搭建完整。
“这不是跨行”
从互联网行业进入自动驾驶圈,廖若雪不认为这是跨行,并表示二者在技术上有不少相通之处。
这从许多如今自动驾驶公司高管的职业经历中可印证一二。
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云骥智行的CTO王京傲、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毫末智行CEO顾维灏等等,从微软或谷歌或百度或雅虎,他们均经历了从互联网领域转向自动驾驶领域的过程。
究其原因,在于自动驾驶领域其实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落地应用场景之一。
比如在感知和预测方面,为了获得超过人类司机的能力,必须要用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决策规划方面,会利用模仿学习和优化算法,来实现对复杂路况的决策;控制执行方面,也少不了对神经网络和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的运用。
而这些人才如今多分布在人工智能及互联网企业中。
像产品个性化推荐、搜索引擎的优化、广告精准投放、人脸识别、以图搜图、语音识别、照片自动美颜、机器翻译等等如今在各平台司空见惯的标配功能,均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
因此,就职于互联网企业中“数据挖掘”“算法研发”“工程开发”“基础平台搭建”“计算机视觉开发”等岗位的人,在自动驾驶领域炙手可热。
也正是这些不断从互联网领域涌入的人才,组成了持续跳动的心脏,提供给了自动驾驶领域向前的活力与生命力。
除了人工智能技术,廖若雪表示,自动驾驶领域的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建设等基础设施工作,也与互联网行业息息相关,“它们的底层基础都是类似的,与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领域相关,比较容易举一反三。”
能在不同领域都做好的人,需要很强的“技术理解”能力,即能够抓住核心技术的要点和关键,有足够的视野举一反三,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作为初创公司,廖若雪表示,目前千挂科技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大量场景、量产车、数据闭环驱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迭代,如今一是要解决如何收集有效数据的问题,二则是要提高数据挖掘能力,即能把大量的有效数据变成有价值的case或者issue。
这和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思路很相似,但和很多自动驾驶公司聊下来后,他发现一些在大规模互联网数据平台已经有解决方案的问题,今天在自动驾驶公司的数据闭环中并未解决得很好。
在他看来,如果车辆只在同一条高速上来回跑,即使收回了大量数据,但由于这些数据大多重复,因此并不能给case库带来更大的价值,另外如果当硬件进行了更新变化,这时如何让数据始终有意义,这是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更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真正的数据利用能力,希望做到每天能跑100万个case或issue。”
在仿真测试方面,千挂科技直接对标业内龙头Waymo,目标在每天跑100万公里的仿真测试,并计划在一两年内达成,“越快越好”。
当然,自动驾驶领域除了涉及到人工智能和基础设施技术,也离不开控制学科、车辆工程等专业。
由于自动驾驶涉及到车控,与安全高度相关,这让廖若雪体验到了与互联网行业非常不一样的做事方法。
互联网作为虚拟世界,可以让开发人员通过快速迭代、低成本的方式来逼近最优解,互联网领域有AB测试、灰度测试,常说“不行你就试一试”,这给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能高速迭代发展的土壤。
但由于自动驾驶领域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再加上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还不成熟、硬件迭代周期较长,“我们常常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保证安全和硬件条件的约束下,做到尽快逼近最优解”。
他举例,像做搜索和做自动驾驶都要解决非常多的corner case问题。
在搜索引擎方面,早期是通过各种rule-based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自动驾驶也是同样,“但在搜索领域,如果出现了Bug,比如用户搜东西搜不出来,最多被生气地骂两句,但自动驾驶领域如果不真正解决问题,就会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迭代的能力,也要充分尊重汽车行业的做事和发展规律”。
“组建全明星球队”
实际上廖若雪从千挂科技成立初期就已加入其中,当时连千挂科技的办公室还未完全建成。
兴趣所在和技术具有商业价值是吸引廖若雪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大原因,而让他加盟千挂科技的原因,则在于创始团队成员间对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路径的共识和对彼此的认可。
“当时朋友带着我跟各个相关的自动驾驶公司都聊了一圈,就认识了其他几位创始人,发现目标挺一致,觉得挺好。”廖若雪透露,大家都比较认可后,他们就开始一起工作了。
在廖若雪看来,千挂科技的团队,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有着非常多样化的人才来源。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跨过demo技术验证期,来到商业化落地探索阶段,它将背负更多商业期许,杂糅成更复杂的技术体系,而行业也势必将从技术成熟度、产品定义和迭代能力、量产落地速度、资金支撑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维度,对公司及团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发展很多年了,很多问题其实都已经认识得比较深刻,所以在做技术决策、规划或者架构搭建时,我们都是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去设计。”
但自动驾驶领域不管是技术路径还是商业落地、竞争格局,目前都还在不断更新变动,远未定型,迷雾重重。
廖若雪形容,如果说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是选择现有的轮子,在自动驾驶公司工作,则是要自己造轮子,甚至连轮子是圆是方、需要几个轮子,都要讨论、争吵一番。
大到要在车上装几个、在哪里装、装什么样的传感器布局,细节到要不要针对不同的硬件进行中间件适配,这些都还是没有唯一、最优解的问题。
这就需要一个具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经验覆盖,又具有高度一致的价值观和目标的领导团队来带领大家。
廖若雪认为,千挂科技团队成员间不管是视角还是实际经验,都非常互补,这对加速千挂科技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很重要。
“技术方面,现在千挂科技还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谁擅长什么,就去解决什么,有分歧了,我们的原则一是让事实、数据说话,二是谁负责谁说了算。”
技术架构正在搭建、自动驾驶技术要尽快量产上车、物流运营也需要有所准备,这让千挂科技对人才相当渴求。
除了前文提到过的陶吉、丁飞、孙浩文,据透露,目前千挂科技还吸引了许多不同背景的优秀人才,有CVPR的best paper作者、NOI金银牌/ICPC world final、kaggle grand master 等很多顶尖选手,有做深度学习的,有做高性能计算的,也有从航天/航空系统和顶级OEM/Tier1慕名加入的。
即便有了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千挂科技的创始团队仍然每天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招人,像廖若雪为了方便能随时和候选人聊,除了需要克服时差面试海外人才,他还专门在家附近一家24小时营业的茶馆办了一张卡。
同时,为了人才来源多样化,千挂科技还对行业里和非同行业里的优秀人才都在进行大范围的沟通,更具诱惑力的在于,千挂科技目前还是全员持股,包括应届生和非产品技术岗位都在持股范围内。
“我也会找以前自己认识的朋友、同事推荐,大家意愿度都挺高,至少我就没有遇到过聊完后说不感兴趣的人。”廖若雪透露。
在曾经波澜壮阔的互联网行业,廖若雪们的去向就像一滴滴水珠,常常会直接带动身边的同事、好友,激起一圈圈水花。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互联网行业大佬投身自动驾驶领域吗?
我们且行且看。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